系列讲座
您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活动 > 系列讲座
亚洲海洋政策系列讲座第六讲:中日防空识别区实践与危机管控机制建设
作者:发布日期:2022.04.13浏览次数:

2022413日,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亚洲海洋政策系列讲座第六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国际法治研究院航空法与外空法团队首席专家苏金远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群担任主讲人,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永作为与谈人参与会议。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志华主持讲座。来自清华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与战略研究所、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南大学、宁波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国观智库等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系列讲座。

讲座开始之际,郑志华介绍了本次演讲的主讲人和与谈人的简要情况以及本次讲座内容的基本安排,并对参加本次讲座的专家学者和同学表达热烈的欢迎。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志华主持

图片

讲座中,苏金远主要侧重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实践与合法性问题进行讨论,他以全球范围内的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实践为引入,向大家介绍了防空识别区(ADIZ)、飞行情报区(FIR)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规则。在此基础上,他以各国防空识别区的划定的具体案例对防空识别区的地理范围、划分时间、识别方式以及识别对象等问题进行说明。其次,对于领空外防空识别区的合法性问题,苏老师指出在承认不违反禁止性规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需要从习惯国际法、妥善顾及他国原则角度进行考察。其中,习惯国际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国家实践惯例和法律确信两个层面,他也以具体案例对现行规则下暧昧不清的问题进行阐释。最后,他结合东北亚防空识别区的实际情况对中日韩防空识别区之间存在的诸如飞行情报区划定、区域重叠、覆盖争端岛屿与海域、对于仅穿越而不进入领空的航空器识别等实践问题和风险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图片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国际公法教研室主任苏金远主讲

图片

曹群侧重中日防空识别区实践与危机管控机制建设这一主题进行阐述,他以中日防空识别区重叠问题,尤其是日方的忧虑为切入,引出对于危机是否存在、日方担忧是否合理等问题的思考。其次,他对防空识别区规则的适用对象和适用穿越情况进行解读,认为需要区分空防针对目标与防空识别区规则的适用对象。此外,他还对中日相关实践做法进行了详尽的对比,澄清了相关对于中国防空识别区规则的误解和误读。对于相关危机管控问题,他指出随着中国力量的增长,一方面日方在防空识别区对中国与其他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另一方面,妄想以绝对安全而对中国正常的军机活动加以拦截,造成飞行员疲于奔命,容易引发不测事件。在此基础上,他对中日海空联络机制建设过程、机制总体运行状况、尚在推进中的机制建设等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对于东亚地区的海空危机管控提出相关建议。

图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群主讲

在与谈环节,杨震依据历史发展为脉络,在宏观的经济发展背景梳理了中日空中力量对比的变化。他以重要事件为线索,指出中国力量的提升与日本力量的衰退。他认为,一国的空中力量和监测能力是划分航空识别区的底气。面对日本错误的防务政策导致空中力量疲软的背景下,他认为我们可以对中国未来可展望的空中战略持积极态度。

图片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发言

陈永对防空识别区的地位、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理解,指出随着国际空域愈加拥挤,国家之间矛盾与风险逐渐增加以及中国全域构筑防空能力的延伸等,中国与日本将进行长期的较量。并且他对相关风险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一,随着中日空中相遇数量增加、激化,会导致紧急防御处置等军事冲突存在;其二,中国对台湾的威慑是否会在东海区域产生具有实战性地较量需要关注;其三,无人机如何识别问题;其四,其他情形如军机挂民航机的代码等恶意行为的规制。

图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永发言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中,各位老师对无人机的识别军机冒用民用机代码中日之间争议能否略过美国军用航空器伪装之应对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苏金远老师指出,对于军用机以民航机机体外观、编码进行全方位伪装之后的处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伪装不能改变军用本性,如果有相应证据,仍然可以当作军机应对;其二,不能减损《联合国宪章》下的国家自卫权。曹群老师指出,对于伪装民航的行为,我国对此要加强识别,进行伴飞和无线电联络,如果对方既没有报飞行计划又拒绝进行无线电通讯,可以采取迫降与驱离手段。

最后,郑志华对于主讲和与谈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随着中日海空力量对比变化、政策的调整、对于对方政策意图认知缺陷与相互间的不信任,以及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海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正因如此,提升彼此之间沟通与信任、推动相关危机管控机制建设、促成对防空识别区有关规则的共识是当务之急。晚上精彩的讲座既是一场知识的飨宴,也提示了今后思考的方向。他对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以及参加讲座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也期待大家今后继续关注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亚洲海洋政策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在线客服代码2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