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动态报道 > 最新信息
第四届“创新与共创”中日企业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
作者:发布日期:2021.07.11浏览次数:

2021年7月10日,第四届上海交通大学“创新与共创”中日企业创新合作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廖凯原法学楼东方会堂顺利举行。本届论坛以“东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新能源”为主题,由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大使)矶俣秋男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卫东,上海临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刘伟,国家材料委天津院兼秘书处高级顾问黄学琪,申能集团副总、东方证券党委书记宋雪枫,申能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刘炜,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北京事务所代表梁骁,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菅匡彦,日东电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城勝義,三湘印象公司副总蓝锦涛,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所长助理细贝瑞季等来自中日两国研究机构、企业的百余位资深学者或实务专家参加本次论坛,共同聚焦新能源领域的有关政策、战略、实践与合作前景,进行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汪后继主持。

黄震回顾了“碳中和”提出的背景,介绍了中日两国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新型能源开发长期合作的历史基础。他认为新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能够助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托能源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国家层面而言,面对世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问题,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使合作与交流成为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角度而言,新能源产业对于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都是亟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因此本次论坛议题具有全球性和时代性,立意深远。他希望本次论坛的举办能够为中日经济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提供智力支持和发展建议。

矶俣秋男表示在全球追求供应链的碳中和化这一新形势下,企业所处环境将发生重大改变,今后企业营商活动的关键会侧重于实现低碳化和经营发展两者兼顾。他强调“共创”是今后继续推动两国合作的根本理念,由于日本在氢能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随着中国企业在世界绿色相关市场日益崭露头角,日中两国携手互补所共同孕育出的创新能够为世界做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卫东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做主旨演讲,上海临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刘伟和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北京事务所代表梁骁分别做专题演讲。

黄震以“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回顾了能源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重要性,并针对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探讨我国能源消费转型所面临的的一系列挑战,他将能源发展大趋势总结为“五化”,在能源供给侧是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在能源需求侧是高效化、再电气化、智慧化。他认为未来能源发展将呈现出三大特点:在能源生产形式上从集中到分散,从树状结构走向扁平化、大量分布式能源自治单元之间相互对等互联的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能源生产和消费形式上从能源生产者、消费者互相独立转变为产销者一体;在能源利用上,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成为主体能源。在黄震院士看来,过去的世界,我们依赖于上亿年前的阳光照耀的产物——化石燃料,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和可再生燃料。

刘伟做题为“面向氢能社会的合作——‘造车进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的演讲。他剖析了行业发展趋势和招商引资态势,认为传统燃油车向智能新能源车的行业转变形已成势,“碳达峰”、“碳中和”和数字经济的大背景更进一步加深、加快了行业转型趋势。他认为未来在临港新片区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精准招商,打造丰富多元应用场景,推动产学研联动和产教融合,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此外还应将重点聚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推动中日企业的技术联合攻关,促进氢能源合作示范区发展。

梁骁分享了“日本绿色增长战略”与“NEDO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开展的工作”。他强调氢能利用在“碳中和”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实现高效的能源利用、多样化的能源采购,同时强化产业竞争力。他介绍了日本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的氢能政策的发展,日本企业为实现“氢社会”所采取的从制造到运输、储存乃至于利用的各个环节的举措,以及国际氢供应链、氢能项目等各项跨国项目的开展。

接力发言由日本国驻上海副总领事福田高干主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所长助理细贝瑞季发表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易培云就“双碳目标下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挑战与产业化”发表演讲。他认为氢能是第四次能源革命的重要形式,发展氢能成为全球双碳目标的抓手,并预测中国“氢电协同”的氢能发展战略将使得未来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20%。他对于燃料电池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产业化进行了战略化分析,并勾画出燃料电池的技术图谱与氢能的未来发展路径。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和仁一纮以海上风电为例,分析其发展潜力及在容量、价格上具有的优势,同时通过列举立法层面的困难来阐述日本在新能源政策上面临的挑战。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氢能办公室副主任成鸣峰分享了申能集团氢能产业战略规划布局和当前的发展实践。他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能源结构由低碳向零碳演进,今后应当大力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着力聚焦氢能关键技术和装备,努力拓展氢能多场景示范应用,发挥金融优势以积极助力碳中和。同时,他也对氢能产业未来的应用图景和产业链布局提出自身预测。

神钢投资有限公司机械部部长深见学介绍了氢社会的形成和具体化,以及分享了一家生产钢铁产品的钢铁企业如何通过开发和改进钢铁制造工艺不遗余力地为实现氢能社会所做出努力。

日本恒宽资本创始人、日中金融协会理事、常务副会长宮里啓暉通过对比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勾画出日中两国在利用氢能源领域尤其是绿氢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并且提示中日绿氢合作有四条潜在路径:(1)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2)技术革新,降本增效;(3)需求挖掘,场景多样化;(4)协作共赢。

日挥控股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晓峰聚焦资源循环领域与碳中和技术,对日挥集团在相关领域的努力进行介绍。化学作为在全球规模上解决问题的创新核心,其潜力正在不断突显。化工企业推动化学循环技术开发和化学循环产品社会认知制度等化学循环市场的形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陆荣华分享了对于“高效化电池管理,低碳化能源世界”的思考。通过完善数字化电池技术服务,让新能源汽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挖掘,这也是对“碳中和”战略政策的践行以及对绿色低碳经济的赋能。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与新能源产业,七位接力发言的嘉宾分别就各自细分专业领域发表演讲,或者考察中日新能源合作前景,或者介绍行业尖端技术与示范项目,或者思考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每位演讲嘉宾同时也兼任与其他嘉宾进行提问和讨论的角色,会场气氛热烈,激发了不少新观点、新思路以及新方法,充分体现了本届论坛的高水准、高层次。

最后,总结发言由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蔡玉平主持,日本国驻上海副总领事福田高干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剑分别进行会议总结。他们对与会嘉宾带来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感谢,一致表示本次论坛进一步深化了中日两国研究机构、企业、高校之间的交流,为中日经济和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重要发展建议与智力支持。由于发言者积极性很高,导致会议结束时间被大幅度延后,可见两碳目标指引下的能源革命正在成为中日经济合作的一个新热点。论坛在现场嘉宾们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圆满落幕!



在线客服代码2流量统计代码